东北大酱厂家提醒您大酱发酵起源于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。经研究表明,大酱不仅具有丰富的蛋白质,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,和独特色香味的食品。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大酱,吃起来味道很香,而且因人的手法不同,每个人做出来的大酱味道都有差别。
四月二十八,庙会的后一天,东北城镇乡村家家户户的主妇几乎都忙着制作一种家制的大酱,名曰“下酱”。选择这一天,不仅是借助那个“八”字的谐音“发”,但不取其俗气且带有铜臭味儿的那个“发”,好让那些搁到了时候的酱块儿顺利“发酵”,更主要的还是节气使然——端午左右,雨季之前,东北美好的季节来到了,稳中有升的温度才能保证大酱里的毛霉菌正常而快速地发酵。相传,下酱的传统起源于满族人。就像火锅的吃法一样流传下来,经久不衰。
把洗干净的大酱块剁成小块,这可是个体力活。把剁好的酱块放阳台凉干,不让它有水气,这个时间熬一锅盐水,10斤水吧,1袋盐,500克的,这个盐多了也要根据地方,正常我们吃的盐,3碗黄豆面1碗盐盐。熬的盐水里我还加了五香粉,因为家里没有八角桂皮了,味道都是一样的,还加了几片姜片,就是不能加葱蒜那样酱就变味了,水熬开盛出来凉凉了,准备下酱。
把凉凉的盐水倒入桶中,这没有缸找了个豆瓣酱小桶,找个干净透气的布把桶扎起,放在阳光强烈的地方,每天酱都在咕嘟咕嘟冒泡发的特别好。二天早上酱都把水吃干了,用擀面杖把酱块锤碎,一连锤了几天,就可以不用管了,大酱每天闷着就可以了,但是不能捂一捂就臭了,臭酱据说一股脚丫子的味道,想想就不喜欢。每天酱都会发的很高,用擀面杖一锤,里面焦黄儿的,浓浓的大酱味儿扑鼻而来,那个香呦,只恨还不到时间还不能吃,只能焦急的等待着。
6发了一个多月,大酱终于做好了,打开酱缸布,扑鼻而来的东北大酱味儿,一个字,香!